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97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考志愿参考】广西民族大学 [复制链接]

37

主题

63

帖子

293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9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6 05:13: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广西民族大学(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创办于1952 年,位于广西首府南宁市相思湖畔,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共建,为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十二五”时期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建设高校。
广西民族大学创办于1952年,原为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广西分院,1953年更名为广西省民族学院,1958年改名为广西民族学院,2006年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有东、西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813亩,校园建筑面积631990平方米(含相思湖学院13.8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达20137万元,中外文电子期刊8万多种,馆藏纸质文献总量175万册,电子图书572万册;设有25个学院(含1个独立学院),开办74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有教职工1910人,其中正高职称196人,副高职称311人;有全日制在校生21494人,其中研究生1523人,本科生16204人,专科生695人,预科生2278人,留学生794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50%,涵盖了壮、汉、苗、瑶、侗等48个民族。

中文名: 广西民族大学
英文名: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简称: 广西民大(GXUN)
创办时间: 1952年3月
类别: 公立大学
学校类型: 民族(综合)
属性: 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2012年) , 省部共建大学 , 省属重点大学
所属地区: 中国·广西·南宁
现任校长: 谢尚果
知名校友: 蒋耀平、黄道伟、蓝天立、罗黎明等
主管部门: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
硕士点: 11(一级学科)
博士点: 3(一级学科)
博士后流动站: 1
校训: 厚德博学、和而不同
校歌: 《理想放飞相思湖》
主要院系: 东盟学院、法学院、外国语学院、国际教育学院等
学校地址: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大学东路188号
学校代码: 10608
办学历史1952年3月,学校创立,为中央民族学院(今中央民族大学)广西分院。
1953年,中央民族学院(广西分院)升格为广西省民族学院。
1958年,更名为广西民族学院。
1960年,广西教师进修学院并入广西民族学院。
1962年,南宁师范专科学校(部分)并入广西民族学院。
2006年2月14日,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截至2015年5月,学校有教职工1910人,其中正高职称196人,副高职称31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255人,具有硕士学位的587人;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2人,具有博士生导师资格27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人,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1人,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4人,自治区优秀专家10人,自治区“八桂学者”5人,自治区“特聘专家”2人,广西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3人,广西高等学校卓越学者1人,广西高校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百人计划”人选1人,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带头人3人,自治区“八桂名师” 2人,自治区级教学名师7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6个。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吴尽昭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名单不全):秦红增
院系概况截至2015年5月,学校设有25个学院(含1个独立学院),开办74个全日制普通本科专业,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医学等11个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15年5月,学校有3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79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自治区重点学科5个。

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政治学、民族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历史学、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图书馆·情报与档案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技术史
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法律硕士、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公共管理硕士、翻译硕士、国际商务硕士、教育硕士
自治区重点学科:亚非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学、计算数学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民族学
教学建设截至2015年5月,学校有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1个,广西知识产权培训(广西民族大学)基地1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广西重点教学实验中心5个,广西重点教学实验中心5个,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项,立项建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20门,自治区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2门,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2门;自治区级优质专业12个,自治区级特色专业与课程一体化项目11项,自治区级优势特色专业建设点7个;广西创新人才培养教学团队4个,自治区级教师教育学科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广西创新人才培养基地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自治区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
2009年以来,承担国家民委教改项目11项,自治区级教改项目109项;获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95项,自治区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91项,获自治区级教学成果奖19项。
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基地
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计算机基础课实验教学中心、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心、文科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
自治区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东盟国际经济与贸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写作学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国家级精品课程: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档案管理学
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古代汉语、老挝语精读、有机化学、理论力学、档案管理学、中国文化史、民间文学、越南语口语、运动解剖学、电子文件管理、分析化学、美学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现代壮语、化工原理、大学英语视听说课程、离散数学、国际贸易实务、文学概论、中国历史地理学
广西教师教育精品课程:教育学、公共心理学
广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精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非通用语种群(越南语、泰国语、老挝语、柬埔寨语、缅甸语、印尼语6个语种)、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壮语言文学)、民族学、档案学、对外汉语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越南语
合作交流截至2015年5月,学校先后与17个国家、地区的137所高校和机构建立了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与泰国玛哈沙拉坎大学、老挝国立大学、印尼丹戎布拉大学合作建立了孔子学院;是首批“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基地”、“中国—东盟法律培训基地”、“中国-东盟旅游人才培训教育基地”、“东盟国家汉语人才培训中心”、“海外汉语教师来华培训项目”执行学校、“中国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学校”、“中国政府奖学金留学生接收高校”、“汉语水平考试(HSK)高等考点”、“汉语作为外语教学能力认定考试点”、“孔子学院奖学金生接收院校”和“国际汉语教师志愿者项目”培训和选拔院校;泰国教育部在学校建立了泰语水平测试点。累计培养外国留学生1.2万人。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越南国家主席陈德良、副总理范加谦、泰王国诗琳通公主、老挝总理波松及国会主席巴妮·雅陶都等东盟国家政要都曾来校参观访问。
学术研究
研究机构截至2015年5月,学校拥有教育部区域研究中心(培育中心)1个,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2个,广西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含培育建设单位)6个,广西科学实验(研究)中心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基地、中心)11个,广西高校校企校地共建创新平台8个,自治区“八桂学者”科技创新平台2个,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3个。
教育部区域研究中心(培育中心):东盟研究中心
国家民委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南方与东南亚跨境民族研究基地、中国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广西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研究基地
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广西林产化学品开发与应用重点实验室、混杂计算与集成电路设计分析重点实验室
广西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名单不全):中国—东盟文化交流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民族法与区域治理研究协同创新中心
广西科学实验(研究)中心:广西科学实验中心
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基地、中心):广西高校化学与生物转化过程新技术重点实验室、摩擦材料研究所、壮学研究中心、瑶学研究中心、广西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科技史研究室、民族研究中心、华南与东南亚民族研究基地、壮侗语言文化研究中心、中国华南与东南亚跨境民族研究基地、中国华南与东南亚民族研究创新基地
研究成果截至2015年5月,学校2009年以来承担国家级课题130项,省部级课题354项,国际合作科研课题3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191项,其中国家级奖2项,省部级奖189项。
人文社会科学方面: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182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61项,三等奖103项,铜鼓奖5项,其他荣誉3项)。
自然科学方面:省部级奖励7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5项)。
学术资源
  • 学术期刊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先后获得“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国家新闻出版总署,2003年)、“中国百强报刊”(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3年)等荣誉称号;系“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优秀期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2012年入选),教育部名栏、名刊建设工程入选期刊(2004、2006年);系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北京大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大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重要转载来源期刊。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荣获《中国学术期刊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执行优秀奖;2003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收录;2004年被美国《爱西斯》(ISIS)(国际科技史权威文摘)、德国《数学文摘》收录;2004年被评为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评比“二等奖”;2006年荣获首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2007年荣获首届全国民族地区十佳自然科学期刊和“名栏”奖;2011年在第二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A-)”。
  • 馆藏资源
    根据2015年12月学校图书馆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图书馆拥有馆藏纸质文献总量150万多册,电子图书68万种,全文电子期刊近5万种,形成了涵盖文理各学科,同时又以民族学、广西少数民族文献、地方文献、外国语非通用语资料为特色的能有效支撑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藏书体系。
    已建立起约100万册的书刊机读目录数据库。在信息化数字化建设方面,建有东盟文献、壮侗语族文献、壮学文献、亚非语言文献全文资源库以及教学主干课程参考书、学位论文、中学语文教学法等多种特色馆藏数据库。已与国内200多家图书出版单位、图书馆积极参与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共享活动。
    文化传统形象标识
  • 校徽

    学校校徽主要包括学校徽志和徽章。学校徽志使用字母“M”(代表“民”)和“Z”(代表“族”)构成升腾的火焰,红、蓝、绿三层火焰分别象征广西民族大学“民族性、区域性、国际性”的办学特色,下方有“1952”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三条“Z”形火焰与“1952”结合起来,象征着广西民族大学老、中、青三代教育工作者从1952年学校创办之初,就承前启后,众志成城,追求不止,推动广西民族大学的办学事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浅绿的底色,象征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外环上方“广西民族大学”是郭沫若先生的手迹,下方是“广西民族大学”的英文大写。
    学校徽章为印有学校徽志的圆形证章。
    精神文化
  • 校训
    厚德博学,和而不同

    “厚德”出自《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厚德”即宽厚仁爱的心性与品德之义。“博学”出自《论语.子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说的是做学问之道。
    “和而不同” 出自《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广西民族大学追求“和而不同”,既要求学校内部体系包括组织系统、制度系统、文化系统、学术系统的和而不同,又要求学科间的和而不同,学术观点的和而不同,高校间的和而不同,乃至人际间、国家间、天人间的和而不同。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彼此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 知名校友蓝天立:男,壮族,1962年10月生,广西宜州人,1985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0年2月参加工作,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第十届委员,自治区副主席、自治区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北部湾(广西)经济区规划建设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党组书记(兼),凭祥综合保税区管委会工委主任、书记(兼),1983—1987在广西民族学院物理系物理专业学习。
    罗黎明:现任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兼民族文化宫党委书记。1976—1979在广西民族学院政治系政治专业学习。
    荣仕星:广西壮族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1975—1978在广西民族学院政治系政治专业学习。
    校园环境
  • 相思湖


    相思湖位于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为广西民族大学校内人工湖,湖边有相思桥、揽月亭、连心桥等仿古建筑。相思湖最初是西乡塘邕江边的水库,位于广西民族大学内的只是相思湖水库的一部分。当时水库两边长有两排高大的相思树,但都被1958年的大水冲掉了,水库也遭到了破坏。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内政部部长的谢觉哉前来南宁视察,并到学校看望师生,正好碰到学校师生正在修建水库,谢觉哉部长为师生“读书劳动为人民”的精神所感动,当场赋诗一首:
    “一轮红日飞腾日,千载阴云消逝时。红水永清鱼信远,瑶山奇险我心夷。垦田植树地为动,善舞能歌月亦迟。学习好兼劳动好,还从湖畔觅相思。”
    并把当时那个水库命名为相思湖水库,后来广西民族大学师生也把该校校内的湖命名为相思湖。
  • 大礼堂
    由建筑学家梁思成亲手设计的大礼堂结构严谨,雕梁画栋
    ,色彩斑斓而不显庸俗华贵,看似古朴却不失磅礴气势。礼堂前,八根大红柱巍然挺立,将整座礼堂稳稳当当地撑起,喜迎八方来客。以青色琉璃瓦覆盖楼顶,显得整座楼阁看起来轻盈洒脱,富有灵气,更彰显了古骆越建筑风格的特色和广西少数民族建筑工艺的高超本领。不仅如此,礼堂的外观装饰也富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大礼堂顶梁及楼檐上雕画有广西少数民族共同认可的图腾——鸟、龙和狮子,而礼堂顶楼楼檐和偏厦雕塑着56只和平鸽,代表了中国56个民族亲密团结。阁楼上的四角楼檐檐角微微翘起,形似峙山欲飞。木雕的蛟龙昂首向前,龙头均雕有像甲骨文‘雷云’字形的图案,这些图案酷似广西壮族民族服饰上的扣子,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情,又显出一种古朴雅典的气质。
  • 公主楼

    官方称谓为非通用语种基地楼,简称基地楼,泰国诗琳通公主于2006年4月8日为该楼“诗琳通公主泰文资料中心”揭牌,故又被称为“公主楼”。与大礼堂的民族特色和大学生活动中心的现代气息相比,它的特别就在于它充满了异国风情。全泰国风情建筑,拥有独特的塔尖,是泰国佛教宗教信仰的表现。
  • 风雨桥

    风雨桥是侗族的标志性建筑,侗民族智慧的结晶,中国廊桥建筑的珍品,建筑技巧神奇,极富民族特色”“广西民族大学聚集八方学子,以传承弘扬各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在建校60年之际按学校规划和校友的意愿,在相思湖上修建了长40米,宽5.6米的风雨桥。该风雨桥由3座塔亭和12间桥廊构成。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Comsenz Inc.  

    GMT+8, 2025-5-14 12:49 , Processed in 1.734912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 2001-2013 Comsenz Inc.站拽网

    返回顶部